课堂实录

知识梳理

中考政治复习:生命健康教育(三)

五、了解当地常见自然灾害,学会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提高自教自护能力。

1.了解遇到雷击和龙卷风的常见自救方法。

(1)户外遇到雷电该如何应对?

①可以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躲避。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②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③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踢足球、登山、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④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⑤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⑥身处空旷地带应关闭手机。

(2)应对龙卷风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遇到龙卷风时,首要的是科学选择自己逃离的方向和路线,切忌盲目乱跑和躲藏。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以最快的速度与龙卷风的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一个低洼地趴下。一定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地下室,简易住房很不安全。②千万不要待在楼顶上。如果人在室内,要避开窗户、门和房子的外墙,躲到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同时,用厚实的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防被掉落的物体砸伤。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时,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

2.地震发生后逃生的方法有哪些?

①如果在平房里,要迅速钻到床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停止间隙再尽快离开房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②如果住在楼房中,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③如果正在上课,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学生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④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3.遇到洪水的自救方法有哪些?

①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②在措手不及或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工具。③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楼、高墙等处,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泳转移,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上。④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⑤如果不幸被洪水冲走,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抱住在水中漂流的大树、木板等物。⑥在洪水中拼搏,求生的欲望、坚强的意志和必要的水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要坚信自己一定能生存下来,要鼓励自己勇敢地面对,要尽可能地保存体力以待救援。

4.应对泥石流的方法是什么?

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

5.了解高温及注意事项

(1)高温的界定空气温度达到成超过35℃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为酷暑。

(2)中暑的分类是什么?各种类型中暑有哪些症状?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皮肤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等症状,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増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

重度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热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等表现。

(3)遇到高温天气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喝水时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②要喝温开水,不要喝生水、冰水。③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④要喝新温开水,不要喝“陈”水。⑤多喝加盐的温开水。⑥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以防止产生头疼、头昏等“空调病”。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⑦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强。③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多吃各种瓜类,如冬瓜、南瓜等;多吃凉性蔬菜,如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多吃苦味菜,如苦瓜、苦菜、苦笋等。

(4)中暑后实施自救和救护中暑病人有哪些方法?

①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②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浸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③尽快使体温降至38℃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中冷敷头部、酸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30分钟。

④意识清程的病人或经过降温后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还可服用仁丹和藿香正气水等。

六、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正确认识艾滋病,了解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助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有哪些危害?

艾滋病不仅损害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严重流行时,必然会危害人们的经济生活,影响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3.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下列情况,不会传播艾滋病:①共同进餐②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接触②礼节性亲吻。④礼节性拥抱。⑤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⑥共用马桶浴缸。⑦蚊虫叮咬。③使用艾滋病人接触过的纸币、硬币、票证。

(2)我们该如何预防艾滋病?

①树立正确的性爱观,恪守规范的性行为;②安全用血,防范血液接触感染;③不以任何方式吸毒,对毒品说“不”;④阻断母婴传播的途径。

链接:1.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学实录

链接:2.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毒品的危害

测练打卡

做在线测练打卡

长按下图识别       

A.切断传播途径

B.预防接种

C.提高抗病能力

D.加强营养

答案B 

预防接种,打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有的接种后终生免疫 

气温达到____摄氏度为高温,达到____ 摄氏度为酷暑,先兆中暑体温不超过____氏度,轻度中暑体温在_____摄氏度以上。

A.B.

C.D.

答案C 

气温达到35摄氏度为高温,这在南方很常见。

 

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 )

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④蚊虫叮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zz/208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