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 爱滋病饮食 >> 艾滋病皮肤黏膜损害早期诊断线索
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Knowyourstatus”,知道你的感染状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已使艾滋病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疗的慢性传染病,并有效降低了HIV的传播,但艾滋病人发现晚、诊断晚是目前HIV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艾滋病蔓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皮肤疾病往往是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正如红斑狼疮因免疫紊乱而出现特征性皮损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一样,许多艾滋病患者往往以皮肤黏膜为首发和常见表现,皮肤黏膜损害几乎伴随疾病全过程,所以皮肤黏膜损害可作为艾滋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口腔毛状白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的标志性皮肤黏膜损害,复发性带状疱疹、严重脂溢性皮炎、严重结节性痒疹需警惕艾滋病,需及时行HIV抗体检测。
口腔毛状白斑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
复发性带状疱疹
脂溢性皮炎
HIV相关性痒疹
由昆明医院李玉叶、王昆华、何黎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艾滋病皮肤黏膜损害—早期诊断线索》是中国人首本艾滋病皮肤黏膜损害书籍,从翔实的一手临床图文资料入手,生动展现了如何通过皮肤黏膜损害早期诊断艾滋病。该书于年9月28日在“全国第五届艾滋病学术大会”会议期间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