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以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免疫能力降低,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异性和同性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吸毒、输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以及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等)、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伤口渗出液和乳汁等体液中。但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需要满足艾滋病病毒排出、病毒存活、病毒足量和病毒进入人体四个条件和步骤。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一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发展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的人称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从外表看不出来,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因为无症状期平均会持续7~10年。 仅凭身体有无症状不能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必须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才能确定。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经过4~8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当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后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实验室血清学抗体检测或病原学检测是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依据,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一般在4~8周,有的甚至要3~6个月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又叫做“窗口期”,“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虽然至今还没有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也没有可以彻底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但艾滋病是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及时检测和尽早治疗艾滋病能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促进免疫功能的重建、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女性生理结构的特点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一个人性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也就越高。 血液传播的方式包括:输入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或手术器械等直接污染皮肤及黏膜创口;静脉药物依赖者共用针头、针管及有关器械,如到非法诊所拔牙、输液等;移植感染HIV者的组织器官或精液(人工授精);与HIV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划破皮肤,如到消毒不彻底或根本不消毒的美容院美容、纹身、修脚等。 结婚前男女双方都应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服务。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有可能在怀孕、分娩、哺乳的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婴儿,应尽早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接受产前保健和检测。母婴阻断措施可大大减少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妇女一旦怀孕应到医疗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孕期保健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服务。医疗及妇幼卫生保健机构为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提供免费保密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阻断、孕产期保健、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 如果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生产时进行安全助产,生产后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婴儿出生后及时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可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否则将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彝良县各乡镇以上医疗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都可以进行艾滋病快速检测;县疾控中心可以进行艾滋病确认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期可以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免费的抗病毒治疗。
编辑:张琳
审核:陶绍烈
投稿邮箱:ztylwx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