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的图片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516/6244418.html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

◆今年1至9月,新报告经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

◆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群中上升较快

◆遏制艾滋病,我们能否推开“三重门”?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介绍,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我国已基本阻断经输血传播,并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

  然而,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全球至今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疫苗和治愈性药物。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和病人尚未被发现,同时,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有较快上升。

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

  

  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截至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经性传播已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年1至9月,新报告经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

  

  王国强近日在世界艾滋病日相关宣传活动中表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阻断了经输血传播,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病死率明显降低。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结果,截至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85万人,感染率为0.06%,总体仍处于低流行状态。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各项措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检测人次数从0.6亿增加到1.4亿,抗病毒治疗人数从8.6万上升到38.7万。与年相比,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增加了68.1%,病死率降低了57%,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新发感染率下降了74.4%,母婴传播率下降了26.6%,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

我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群中上升较快

  

  我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上升较快。今年1月至9月,新发现15至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和60岁以上老年男性感染者分别为例和1.3万例,分别是年同期的4.1倍和3.6倍。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介绍,今年前9个月,全国对1.2亿人次进行了艾滋病检测,新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6万人,94.2%是经性途径传播,异性性接触感染人数最多,占比66.7%,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者占比27.5%。

  

  近年来,我国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较快,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从年的人上升到年的人。

  

  从性别和年龄来看,男性感染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7:1;新诊断的感染者以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今年前9个月新诊断的感染者中,青年学生有人。

  吴尊友说,这些疫情数据说明,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受害者。青年和青年学生,特别是男生感染人数上升。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我去年访谈了多名新诊断的艾滋病感染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但掌握的知识又不足以保护自己,让人倍感痛心。”吴尊友说。

  

  据了解,60岁以上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主要由不良性行为所致。一些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健康水平提升,人均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理需求应受到   

  王国强指出,青年学生既是受艾滋病威胁的重点人群,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让艾滋病远离大学生、远离青年、远离人类。

  

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绍:

首先,我国新报告病例中九成以上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疫情从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其次,社交新媒介的普遍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的难度;

第三,一些地区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到位,尚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和病人不知晓自身感染状况。

  

  专家指出,当前遏制艾滋病传播的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有限,防治队伍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作需要,社会组织独特作用的发挥和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亟待推开“三重门”

  遏制艾滋病,我们还需推开防控、检测和科研“三重门”。

  

防控之门:

社交新媒介等增加危险性行为干预难度

  

  手机摇一摇,   

  吴尊友分析,从生理角度看,性行为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私密性和隐蔽性强;从社会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一夜情”“性交易”等现象增多。而互联网等社交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便捷性、隐蔽性;新型毒品滥用,“毒”“性”交织,加剧了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这些社会因素加大了防控工作难度。

  

  此外,受多种文化思潮影响,一些人的性观念发生改变,婚前性行为、多性伴等现象增多。加之青少年性教育落后,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人群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不使用安全套等不安全性行为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专家建议,切实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对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等相关高危行为人群加强警示性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

  

  “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   

  “我在临床中发现,还有些感染者‘知行分离’。他们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是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赵红心说,“要让大家明白,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仅仅是一个行为,就可能改变疾病的传播和人的命运。”

检测之门:

发现更多感染者需织密检测筛查之网

  

  检还是不检,成了很多高危行为人群的“心病”。目前,全国尚有约三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知晓自身感染状况,有些人没有检测意识,也有些人因担心隐私曝光、社会歧视而不愿接受检测。

  

  扩大检测,才能有效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发现,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推动扩大检测和感染者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男男性行为人群50.3%的新感染。

  

  王宇介绍,我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人次数已从年的0.6亿人次增加到年的1.4亿人次,降低了感染者的传播效率,促进了尽早发现需要接受治疗的病人。但是,仍有高风险人群难以覆盖到,感染者发现率仍偏低。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到年,我国将力争实现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到90%以上。向这一目标迈进,必须织密检测筛查之网。

  

  ——提高检测可及性。相关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网络预约等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

  

  ——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重点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的服务能力,在预防母婴传播工作覆盖全国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

  

  ——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全覆盖。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经常性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卖血”活动,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入出境人体组织、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的检疫。

  

  ——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和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

  

  ——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推动将所有符合治疗标准、自愿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治疗范畴。

  

科研之门:

取得关键突破需加快药物技术创新

  

  安全有效疫苗及药物的研发,是全球抗艾科研人员的共同课题。“十二五”以来,我国推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为艾滋病的科学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吴尊友介绍,通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已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第四代艾滋病诊断试剂将窗口期从3周缩短到2周以内,全自动高通量核酸血筛检测体系将检测窗口缩短到11天,淋巴细胞计数试剂打破了高端诊断试剂由国外垄断的局面;我国也在进一步加强抗艾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制了新一代艾滋病疫苗载体。

  

  在艾滋病长效治疗方面,我国有望取得新突破。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由科学家谢东带领团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抗艾药“艾博卫泰”,已被列入优先审评序列。

  

  “开发长效注射抗艾药物,是当前国际抗艾新药研发的重要趋势。”谢东说,“‘艾博卫泰’的特点是增强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将病人每天服药改变为每周注射1次,这一成果是世界抗艾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谢东说。

  

  加强科研攻关,是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专家指出,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是,开展艾滋病疫苗、新型诊断试剂及耐药检测技术、母婴阻断技术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创新药物及二线药物仿制、临床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等研究。

  

  目前,中医治疗艾滋病已在一些地方初见成效。专家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记者吕诺、陈聪

参与采写:余晓洁、王宾

编辑:瞭望新媒体喻千桓

推荐阅读

?艾滋病日|人类正接近“终结”艾滋病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by/21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