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577569.html

写“咨询个案”,不是为了满足猎奇,更不会含任何可能推断出当事人的信息。而是为了分析咨询案例中的各种想法、行为的风险性,藉此希望能对其他朋友有所警示和借鉴。

这是本人于.8.20所写,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重新分享给各位同志朋友。

1、咨询个案“我打算退出同志圈子,想在退出前好好玩一玩。在好朋友的邀请下,参加过几次“溜冰”并有“群P“,当时我记得是有戴套的,有点记不清了。但是一起玩的都是认识的朋友,熟人,应该感染的风险比较低吧?”。通过在指尖上取一小滴血,不到10分钟,快速检测试剂反应HIV检测结果是阳性。2、个案分析近几年,“溜冰”在同志人群中渐渐多起来。“溜冰”是用“冰壶”吸食冰毒,吸食者通常会使用一个透明瓶子,上方装有两根吸管,点火吸食。冰毒就是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号称“毒王”,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毒性剧烈,人们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比起海洛因,冰毒危害更大。冰毒对人体的危害,就是直接对人体的大脑产生摧残,破坏人体的大脑组织。根据防复吸专家介绍,每月吸食冰毒5次以上者,两年左右便可产生明显的精神病人的症状。而一旦造成这些症状,就无法治愈。此类吸毒者比吸食海洛因人群更可怕,因吸食海洛因人群主要控制的是防复吸,对家人不具有攻击性。而吸食冰毒人群,除了对自身家庭具有攻击性,还对其他人具有很大的攻击性。对于同志人群来说,往往“溜冰”伴随着“群P”行为,且在极度兴奋状态下,很容易忽视安全性行为,大大增加了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3、建议(1)不要“溜冰”,行为本身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会造成伤害。在强烈刺激下,安全措施保护意识往往被抛到脑后,像这位朋友连自己是否戴套都记不清楚了。

(2)即使是跟认识的朋友、熟人玩,也要戴套,因为你不清楚对方的健康状况,很多时候,对方也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没检测过)。

作者简介:苏联,厦门福桐工作组负责人;福建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年度艾滋病防治干预宣教工作先进个人。

组织简介:厦门福桐工作组成立于年3月,是非盈利民间公益组织。主要在厦门地区开展同志人群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转介、关怀等服务。

特别提醒: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注明作者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by/22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