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紧急通知第4号台风来了 http://www.rendongtenga.com/rtjg/6732.html

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所以医生这个职业牵涉到他人的性命与健康。但是,医生也是凡人,不可能在医治每一名患者的时候,都会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不会发生一点儿错误。更何况,一名医生从医学上成长为医生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次学习、实习,最后才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所以,当一名医生会犯错误,应该是与其他职业一样,可以被理解的。

年初,医院一名医师赵金方因违规操作,致5名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引起舆论哗然。到案后,赵金方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及定性均无异议,表示自愿认罪。

由于赵金方有自首情节,赵对不当操作造成的严重后果深感愧疚,能认罪悔罪;其主观上认为男方在治疗前均已做过传染病筛查,出于侥幸才违反规范进行操作。法庭最终判决赵金方有期徒刑二年至二年六个月。

什么时候,医生的医治错误,才会被大众理解呢?这样来说吧!如果一个已经步入临床的医生,并且开始自己管理病人了,那么这个医生就必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什么素质?就是对待自己职业的认真和仔细,真正恪守做医生的相关职责。那么,除了这些之外的错误,就是技术上面所犯的了。对于技术方面的错误,不同的医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比如经验老道的医生,会对某些技术把握的更好一些。所以,对于不同水平的医生,在诊治这些疾病的时候,患者相信和接纳了什么水平的医生,那么对于可能出现的术后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问题,也是必须有一定理性认识的。

但是,一个医生如果连常规的知识都不去遵守,这样的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就以这个新闻中,某医生违规使用了采血管,最后导致5名患者交叉感染的事件。这属于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错误!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哪位患者接受采血检查,都必须遵守一人一针管,不得重复利用。但是,这位医生却因为某些原因用了,所以最后导致患者感染了艾滋病毒,并且还有2名患者是已经怀了孩子的女性。这种错误,对于医生本人而言,已经触碰了法律的红线,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则是触碰了生命的底线了。

我个人认为,抛开量刑轻重不说,对于赵金方医生的所作所为,她受到了还有的惩罚,也对其他医务工作者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该检验技师赵金方是如何使艾滋病病毒扩散的?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本案涉及的则是通过血液传播。

赵金方因操作“封闭抗体治疗”服务项目中淋巴细胞的收集、提纯时,严重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的职业操作“铁律”,在吸管不足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理,重复使用同一根吸管交叉吸取、搅拌、提取上述培养后的淋巴细胞,致使该批次淋巴细胞被交叉污染。

随后,赵金方将受污染的淋巴细胞交由护理部医护人员对该34名男性的配偶实施皮内注射,致5名妇女感染HIV病毒,其中两人已怀孕。

“封闭抗体治疗”是什么?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主要是利用丈夫或健康者的淋巴细胞注射给女性,刺激女性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相关抗体,防止胚胎父系抗原被胚胎母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从而保护胚胎生长与发育,避免流产,有利于妊娠的成功。

但根据UpToDate临床顾问显示,“封闭抗体治疗”治疗时有感染艾滋的风险,因此,欧美国家全都不推荐这个治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省中医的这种治疗加以相应的调查管理。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经济发展、传播速度快、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目前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断增加,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那么,通过吸取该案件的惨痛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对艾滋病病毒进行有效的防控呢?

1.在药物尚无法根治、疫苗仍在研究之时,政府应根据艾滋病疫情传播的新形势,积极调整和完善抗击艾滋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广泛开展社会公众的性卫生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行为干预,这也是目前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手段。

2.对于卫生医疗机构来说,发现艾滋病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并向有关部门上报疫情,严格遵守《艾滋病防治条例》,遵循“一人一管一抛弃”的铁律,改吸不同液体、样品或试剂前要更换新吸嘴,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3.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洁身自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毒品,在性伴侣健康情况不能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应用安全套,保护自身健康。

一旦发现身体有所不适,及时就医治疗,目前针对艾滋病急性感染,其阻断药物疗效显著。

4.我们健康人应该做到不恐艾,艾滋病人也是享有跟正常人一样的社会权利。

正常的拥抱、进食是不会被传染艾滋病的,我们应该对艾滋病病人多一些关怀,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一名护士被艾滋病针刺伤后的五年……

“打败艾滋病”第一人,华裔科学家在抗艾前线奋斗30年,解救千万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zl/208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