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 爱滋病常识 >> 敲黑板,划重点今天上堂预防毒品和艾滋病
6月25日14时至15时,贵阳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督导处处长蔡军,与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黄斌、刘磊,以及贵阳市公安局禁毒工作支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科科长马勇,4位专家共同值守贵阳晚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针对毒品与艾滋病预防的话题,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黄斌、马勇、刘磊、蔡军(从左到右顺序)做客本报健康热线
专家简介蔡军,贵阳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督导处处长,长期工作在公安基层一线,年到市禁毒办工作,主要负责禁毒综合业务督导、禁毒示范创建和重点整治、吸毒人员管理、社区戒毒康复等工作,全程参与《贵阳市社区戒毒康复条例》的起草制定。
黄斌,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30年,为贵阳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专家组副组长、艾滋病职业暴露评估小组市级专家,目前主要负责全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管理及职业暴露评估指导工作。作为专家长期参加全省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指导及督导工作。
刘磊,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1年,目前主要负责全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管理工作。在艾滋病干预、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还承担对全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
马勇,一级警督,贵阳市公安局禁毒工作支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科科长,从事公安禁毒工作20年,长期负责全市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并长期从事对社会各界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如何确保青少年远离毒品?”、“作为普通市民如何鉴别、远离毒品?”、“检测艾滋病应该在哪些地方?”……现场热线刚一开通,便陆续接到不少读者来电咨询有关毒品危害以及艾滋病防治方面的问题,对此黄斌、刘磊、蔡军、马勇等4位专家均逐一进行了解答。
期间,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黄斌表示,所谓的毒品,即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主要具有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等4大特点。
虽然,人们对上述这些毒品都已耳熟能详,但却仍有不少人对毒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一些人认为,吸毒只要不共用针具,是不可能与艾滋病扯上关系的。殊不知,现如今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导致“不注射,便不会得艾滋”的观念早已被打破。
对此,黄斌解释说,如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这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即所谓的新型毒品,其相比传统毒品来说更具威胁。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型毒品普遍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让人产生性亢奋,使用新型毒品后引发不可控无保护性的群交、乱交、滥交等性行为,最终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可见,对于吸毒者来说,并不是不共用吸毒器具就不会感染艾滋病,而吸毒后所伴有的各种高危行为,才是导致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的真正元凶。
专家课堂
新型毒品也会上瘾且危害更大
对于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来说,一些人认为,新型毒品是不会成瘾的,因为不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在停服后身体反应并不大,甚至可以熬上两三天甚至十几天不吸,结果误认为此类毒品不会上瘾。其实不然,贵阳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督导处处长蔡军表示,首先可以肯定,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一样,在使用后都会导致成瘾,不要试图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超群,可以完全戒除毒瘾。
原因在于,新型毒品可令人在短期内思路更好、性欲更强、自信心爆棚,那种梦幻般的欣快感,能让体验过的人毕生难忘,形成心瘾后就再难摆脱,一旦无聊就会想起来,在心烦意乱之际怎么忍都忍不住,最终还是要吸。随着毒瘾慢慢加重,许多瘾君子发展成每天都吸,甚至一天要吸好几次。
不仅如此,新型毒品对自身、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对此贵阳市公安局禁毒工作支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科科长马勇表示,在此以冰毒为例,其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每吸食一次冰毒,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长期吸食者的大脑千疮百孔,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同时,此类吸毒者还会出现被害妄想、追踪妄想、嫉妒妄想,以及幻视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吸毒者极易行为失控,这也是为何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更易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原因所在。
专家课堂
应对新型毒品美沙酮维持治疗没有效果
据了解,凡长期吸毒者都会成瘾,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明确定义“吸毒成瘾”就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就如同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一样,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美沙酮作为一种替代治疗的戒毒药物,早在年就被引入国内作为脱毒治疗应用于临床,而美沙酮维持治疗计划是在年得以实施。也正因这一维持治疗计划的实施,成功地将我国因吸毒感染艾滋的阿片类成瘾吸毒人员,在新发HIV感染人员构成比控制在1.3%以下。同时,戒毒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也在禁毒、治毒领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戒毒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在应对新型毒品滥用者方面虽然没有任何效果,但对传统毒品(海洛因)成瘾人员的效果却是明显的。对此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黄斌解释说,原因在于,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麻醉药品,它主要适用的对象,是那些尝试戒毒但又不成功的阿片类物质成瘾人员,足够剂量的美沙酮可以完全控制、缓解戒断症状的出现和戒除心瘾。而对于新型毒品滥用者,是没有任何治疗效果的。
所以,对于吸毒成瘾者,特别是因新型毒品而引发的成瘾者,除了进入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应治疗以外,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佐以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等其他一些辅助手段,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专家课堂
科学防“艾”需多措并举
针对如何科学预防艾滋病,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专业人员刘磊表示,既然毒品和艾滋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要想远离艾滋,首先就要做到远离毒品,做到洁身自好,杜绝高危行为的发生(如:吸毒、不洁性行为等)。如若染上毒瘾,针对滥用毒品的种类不同,可分别选择戒毒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不同措施,以此尽早远离毒品的危害。
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到正确认识艾滋病,充分了解艾滋病经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三种传播途径;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器具,(如牙刷、剃刀、注射针头等);在发生一些高危行为时,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已,(注意性卫生和性安全,全程使用安全套;注射吸毒时使用清洁器具等);树立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与配偶积极共同参与婚检、妇检、产检等相关检查,在孕期一旦被检测出感染艾滋,必须纳入国家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的管理体系。在接触艾滋感染者或者病人时,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应该做到不歧视,不排斥,给予充分温暖的关怀。
当然,如果不慎感染艾滋病,也不要太过悲观。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艾滋病防治策略为“发现即治疗”,即患者一经实验室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无论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载量和CD4淋巴细胞为多少,也不论是否出现机会性感染,均可转入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目的在于及早参与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缓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复制速度,控制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长,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年龄,同时也可让其传染能力得到大大降低。
互动问答
谨慎交友远离毒品
问:我的孩子才12岁,平时不可避免会参加一些同学聚会,接触一些公众场合,那在家长不在身边时,应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毒品呢?
专家蔡军:在众多的吸毒者中,大都是好奇心驱使其走上吸毒的不归路。特别是对于处于叛逆期、辨识能力差的青少年,往往因强烈的好奇心,而心生如“体会一下吸毒是什么感觉”,“抽着玩玩”,“试一试”,“尝新鲜”等错误思想。
所以,如今不仅在校园要普及禁毒防毒的知识,孩子回到家中,作为家长也应为孩子灌输远离毒品的观念。与此同时,家长还应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zl/2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