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分五类,甲乙丙丁戊,甲肝和戊肝均为粪口传播,丁肝需要乙肝的HBsAg包裹,所以总是和乙肝形影不离。乙肝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丙肝是血液传播。其中,乙肝和丙肝可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癌。甲肝和戊肝均为急性感染。

年上海的甲肝大流行,事后统计,年1月19日至3月18日,全市甲型肝炎累计发病例,直接死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11人。”(《上海卫生志》)毛蚶生长于河口和海湾的泥沙中。改革开放后,上海港吞吐量增大,航道拥挤。年9月,市港务局实施疏通工程。10月,在长江口启东县江段疏浚时,挖出一个长约20余公里、平均厚度1至3米的天然野生毛蚶集聚带。于是,源源不断的毛蚶运到上海。流行病学教授俞顺章时为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认为毛蚶与甲肝有关联。他带领科研人员赶往启东采集野生毛蚶标本,在其体内找到甲肝病毒,抓了罪魁祸首的现行。“3月5日,市卫生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市卫生防疫站肝炎研究室采用核酸杂交方法,证实启东毛蚶携带甲肝病毒。”(《上海卫生志》)加上这些毛蚶多为农船运输,使得污染加重,有的农船之前运过肥料却未清洗(本段引自:我们这样把甲肝赶出申城)

首先明确一点,肯定是HBs最先出现,最晚消失。1-6周。接着是HBe比HBs晚出现,早结束。1.3-4.3周。抗HBc是也是2-4周,因为没有HBc,所以它是4周顶峰。6周接着出现抗HBs,因为1+6=7,所以抗HBs的顶峰在7周

4周接着出现抗HBe,因为1.3+4.3=5.6,所以抗HBs的顶峰在5.6周,但因为HBe的浓度就比HBs低,所以最后抗Hbe浓度也是比抗HBs低的。

最开始的两周是incubationperiod,因为HBs在第六周最低,其实在第五周时就已经快要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附近,所以病人的ALT水平在2-5w。而症状很明显比ALT变化要短,因为即便HBs消失,肝脏持续受损或者ALT暂时未消退引起的增高,所以症状是要和Hbe挂钩的,这也符合Hbe本身就代表infectivity。所以症状是2.5-4周。

在我上微生物学的时候就对于上面这张表瑟瑟发抖,无论老师讲过多少次,自己总结多少次就是记不住。现在对照着上面的抗原抗体曲线图。

第一个,HBsAg,HBeAg还有HBcAb阳性,所以能够符合这三条的就是红色方框的范围,很明显,病人现在处于急性期。以此类推

其实还有更加简单的分类方法:

记住SEMA就可以,HBV感染一共六种状态,急性,慢性(高传染期),慢性(低传染期),窗口期,恢复期,免疫。永远记住两条:第一,高/低传染性看的是HBeAg,有HBeAg就是高传染性,有抗HBe就是低传染性。第二,窗口期的定义就是HBsAg消失但抗HBsAg还未出现(如果有人问:不对啊,图中HBsAg和抗HBsAg明明是无缝连接的啊,怎么可能又说有窗口期。解答:注意那条线(levelofdeection)低于这条线,HBsAg和抗HBsAg即使有但含量少,试剂盒测不出,所以叫无)。

SEMA这个记忆方法怎么用,先取A出来就是ACUTE(急性期),剩下的SEM就是急性期的抗原抗体表达了。急性期说明传染性强,所以肯定是HBsAg阳性,HBeAg阳性,那还剩一个M什么意思?只有给抗HBc了,因为只有抗HBc才分IgM和IgG,因为B细胞表面的常备抗体就是IgM,所以IgM代表的是急性感染。综合一下,急性期就是HBsAg,HBeAg,抗HBcIgM阳性

慢性和急性的区别点在抗HBc的种类不同,都是抗HBcIgG。接着有没有HBsAg,有。有没有HBeAg,如果有HBeAg就是慢性(高传染期),如果有抗HBe就是慢性(低传染期)。

还有三个,免疫,窗口和恢复。因为SEMA中A本来就不是抗原/抗体的缩写,弃之。留下SEM,拆成两份,一份单独S,一份EM。只有抗HBs的就是免疫,有抗HBe和抗HBcIgM的是窗口,还有一个恢复,所以是抗HBs,抗HBe和抗HBcIgG(恢复必为一个慢过程,所以是IgG)

艾滋病

是diploid,意思就是双倍体,就是有两个正链。那为什么不叫双链,因为双链RNA(dsRNA)病毒因其核酸为互补的双链RNA而得名。reovirus是真双链rna病毒,而且有两层capsid,实属罕见。

关于艾滋病的诊断,下面这两张英文截图是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指南

中国在发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版),提到HIV-1/2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HIV-1/2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试验(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免疫层析等)、简单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补充试验方法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条带/线性免疫试验和快速试验)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

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可出具HIV-1/2抗体阴性报告,见于未被HIV感染的个体,但窗口期感染者筛查试验也可呈阴性反应。若呈阳性反应,用原有试剂双份(快速试验)/双孔(化学发光试验或ELISA)或两种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为HIV抗体阴性;如一阴一阳或均呈阳性反应,需进行补充试验。

补充试验:抗体确证试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1/2抗体阴性;出现条带但不满足诊断条件的报告不确定,可进行核酸试验或2~4周后随访,根据核酸试验或随访结果进行判断。补充试验HIV-1/2抗体阳性者,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证报告。

核酸试验:核酸定性检测结果阳性报告HIV-1核酸阳性,结果阴性报告HIV-1核酸阴性。

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线报告低于检测线;拷贝/ml报告检测值;检测线以上但≤拷贝/ml建议重新采样检测,临床医生可结合流行病学史、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或HIV抗体随访检测结果等进行诊断或排除诊断。(引自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zz/203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