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从10月18日,每周五在渝中院区设立暴露前后预防门诊以来,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近日登上了人民日报官方头条,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与支持。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公众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的传染性疾病,无法预防。

在我国,暴露后预防率先在特定的职业人群中开展起来,年,为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等人群权益,国家卫建委将“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纳入职业性传染病类别。特定的职业人群在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病毒的针头刺破皮肤。在发生职业暴露之后,经过及时处置和阻断用药,可以可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由于暴露后预防尚未在一般人群中大规模开展,普通大众对暴露后预防知识缺乏了解。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我科主任胡鹏教授建议:“在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可以尽快前往暴露后预防咨询门诊,进行暴露后预防治疗,通过服用预防性药物进行阻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毛青教授介绍:“在发生暴露风险之后,疑似HIV感染者要尽可能在2小时之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晚不超过72小时,连续服用28天,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达89%。”艾滋病预防主要分两类:一是行为干预,包括伴侣教育、针具交换、推广安全套使用等;另一类是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包括包皮环切、性病治疗、母婴阻断、治疗即预防、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大量暴露后预防研究和临床实践,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盟等已经出版众多暴露后预防用药指南,多个国际指南均推荐暴露后预防作为HIV预防重要措施。HIV暴露前后预防门诊排班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zz/22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