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 爱滋病预防 >> 关于艾滋,我们真的认知太少了
今早被一条重大医疗事故的新闻疯狂刷屏了。
具体如下:
1月26日,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经疾控机构检测,确诊5例。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一个影响巨大且细思极恐的事件,原因到底是普通医务人员个人职业操守问题还是科研项目中操作不当暂无考证,各类说法层出不穷。
这次大事件的背后,除了医疗规范问题,被暴露出来更多的是大众对艾滋病的低认知度。太多人因为无知而恐惧,把艾滋妖魔化,俗称恐艾。(我的社工之魂在燃烧)
简单科普,希望有更多人能正确认识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音译,全名: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
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发生恶性肿瘤。
简单的说,艾滋病致死的说法是指艾滋病使你免疫力变差,从而感染了其他疾病,直接致死的也是其他疾病。
感染了HIV病毒就是艾滋病吗?
其实这是个巨大的错误认知。
如果你感染了HIV,那你就成为了HIV病毒的携带者。HIV病毒不同于其他的病毒和致病菌之处在于,他直接感染保卫你身体的战士,造成免疫细胞的死亡。感染之后会进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感染期,在这个时期你仍然是HIV病毒携带者,这个时期可长可短,长可达二十年,短只有几个月。现在HIV治疗的主要是鸡尾酒疗法,这个疗法作用就是在这个阶段,将病毒拷贝量压低,推后发病时间,来保证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当HIV病毒感染你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死亡,当剩下的免疫细胞个数下降到一定数值时,你的身体彻底失去了免疫力,你就会成为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毒好可怕,生活中一定要处处小心?
艾滋病有且只有三种传染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本次事故是典型的血液传播。
性接触是目前艾滋病传播的最大途径,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隔绝部分细菌病毒,但也并非完全阻断。因此,固定性伴侣并保持性生活清洁尤为重要。而日常的生活中的普通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如与艾滋病人吃饭、握手、逛街、拥抱、同饮一杯水、同在一个泳池游泳这些行为,都是安全行为。这些已经是陈词滥调,不需要再赘述。
HIV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含有HIV的离体血液或体液是否会造成感染?
离体HIV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很短,且可以被轻易杀死,视具体环境与含量而定:
1、室温液体环境中HIV可以存活15天。2、未干的血液,室温中放置96小时,HIV仍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HIV仍可以进入其中并复制,具有传播性。
3、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4、HIV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5、HIV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可以进入其中并复制。因此,含有HIV的离体血液或体液可以造成感染,但HIV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不及HBV(乙肝病毒),HIV灭活情况:1、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10分钟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2、37度时,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和0.3%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可灭活HIV。3、HIV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HIV会很快死亡。
有没有必要定期做艾滋病筛查?
非常有必要。
曾经有人跟我说“医生居然让我去查艾滋病”,对,Ta用了居然,相信很多人看到医生给你列艾滋病筛查的检查项,也会觉得“有这么严重吗?要让我做这个?”。我们不少人对“医疗”这个概念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近几年定期体检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曾经的我们是有病(大病)才找医生,甚至很多人总有一种错误的逃避意识:我不去检查就不会得病,这样的错误意识大大削弱了疾病预防以及早期治疗的作用。而筛查艾滋病就像做血常规检查一样普通正常,做必要的检查就是在救自己的命。
现在已有很多免费检测网点,凭身份证至卫生部门指定的免费咨询检测点登记即可。
有高危行为(如:多性伴、男同性恋者、吸毒或是与他人混用注射器、曾被感染有艾滋病毒的针头或是血制品感染史、母亲为艾滋病患者等)且出现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建议进一步做检查:近期体重骤降10%以上、慢性腹泻或咳嗽长达一个月以上、持续或间歇发热达一个月以上、全身可触及有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是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咽部有念珠菌感染。
得了这种病又没钱,肯定完蛋了?
并且目前对实名制患者,国家提供免费的控制病毒药物。上面已经解释过艾滋病的病因及表现,所以要明白,增强抵抗力、规律生活、积极配合治疗,艾滋病也并非就是等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就能等到科研出成果的一天,做回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艾滋病人不能生小孩?
如果不做任何干预措施,HIV母婴传播的概率在15%~45%之间。但如果在孕前或孕期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感染风险可以控制在5%以下,有些情况甚至可以低于1%。男性方面,HIV病毒也存在于精液内,也有可能通过人工授精或做试管婴儿最终精液(精子或胚胎)都要植入宫腔内。所以艾滋病患者可以生小孩。
以下为丁香医生夏安的科普:
HIV的母婴传播,也叫垂直传播,主要指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育三个阶段将HIV传染给宝宝。女性在感染HIV后,未经治疗下,血液和阴道内会有大量HIV病毒。然而由于「胎盘屏障」的存在,母血和胎儿的血液通常情况下并不会直接交通,胎儿在妈妈肚子的「宫殿」里生长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任何破坏胎盘屏障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母血和胎血交通,造成感染。最常见的破坏是临产的宫缩过程,它会造成胎盘损伤,从而导致少量的含有病毒的母血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这也是什么说HIV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传播时机是生产阶段。其他常见损伤胎盘屏障的因素还有:其他细菌病毒感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腹部损伤,生理畸形,烟酒等。所以说,如果什么措施都不做,生宝宝感染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那么该做到什么样的干预措施呢?简单说就是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合理的生产方式、合理的哺乳方式,来充分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一般称这项措施为「母婴阻断」。具体包括:1、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体内病毒含量、提高免疫力水平;2、选择剖腹产避免「母婴输血」;3、生产后对婴儿进行暴露后预防等综合干预措施。至年间,我国的研究人员曾在云南乡镇HIV阳性群体做过母婴阻断研究。最后生产的例婴儿仅有2例HIV检测为阳性(阳性率约1%)。这个HIV母婴阻断的效果已经和发达国家相近了。所以说,HIV阳性的母亲,一样是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可能很多人会觉得1%的概率也是概率,也有感染的风险,不如不生。需要明白一点,HIV阳性的孕妈不一定都是怀孕前感染的,也有可能是怀孕中感染的,更有可能是怀孕后才发觉自己感染的。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看到这篇回答之前,会认为HIV的母婴传染率是%,而实际上,这个概率可以下降到1%。对于看客而言,一句「不如不生」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救人和求生才是关键。那这时,对于孕妈、孕妈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以及背后整个家庭来说。看到的就不是1%感染的风险,而是99%成功的希望。
别一碰到艾滋病就黑男同性恋
看到这张图就想到,完了,又有人要黑男同了,键盘侠们可能重心都会跑偏,果然,过不久就有人来提这件事...
同性恋们已经生存的很困难了,请官方以及恐同患者手下留情。
也许是现有数据显示患者中男同占比较高,所以官方总爱拿男同是艾滋病患者重灾区说事儿,搞得好像同性恋就会艾滋病一样,更多人加入到恐同的队伍,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空间越加狭小。其实你只是不理解,同性恋不过是性取向的另一选择而已,可以不理解但是请尊重。(下次有机会再聊这个问题,我的社工之魂再次熊熊燃烧。)
其实男同占比高有两个明显问题:
1、不是男同占比高,只是很多异性恋患者这个巨大的数据还没被发现和登记,现在做到的实名登记可能连十分之一都没到。艾滋病在男同中普及率和重视度较高,发现和登记的早、多,仅此而已。
2、同性恋还没被公开认可,社会责任度较低,因此滥交的可能性也更大,多个性伴侣加上性行为易出血,就加大了感染比例。所以男同群体请先做好自己,别自己造把柄给别人抓啊。
话说回来,滥交也不光只是男同,异性恋也有很多混乱的性关系,约炮、嫖娼、出轨各种“娱乐”,都是高危行为。所以做到洁身自好,是远离这些病痛的最好办法。
关于艾滋病的科学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也欢迎你分享更多的信息在评论处。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走耳又内容均为“长腿皮卡”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联系本号并标明出处
本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赏饭或开脑洞请联系后台或邮箱:
pikayzj
i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