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即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HIV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从感染HIV性病毒到最后由于艾滋病的死亡,一般会经历几十年时间。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人们希望能通过研发艾滋病疫苗可以预防此病。艾滋病疫苗,即艾滋病病毒(HIV)疫苗,此疫苗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但在人体身上试验失败,因为HIV进化的速度太快了。HIV每天大约能产生亿个新的病毒粒子,而且这个过程非常不精确。大多数遗传物质的复制都有很高的准确性,但HIV在复制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错误出现,从而产生一群变异的个体,导致任何针对HIV的药物或疫苗很快就会失效。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最主要的就是输血)
2.性接触传播。(包括异性的接触和同性的接触)
3.母婴传播。
误区一:与艾滋病距离很远
越来越多的阳光少年成为艾滋病新发感染者,青少年(15-24岁)新发感染者大幅增长!
误区二:一次疏忽,就会得艾滋病。高危人群暴露和医生发生职业暴露是可以阻断的,应在高危医院咨询补救措施,医务人员会进行专业评估,并给予暴露后预防阻断用药建议,同时定期检测。越早服用阻断药越大概率上不会造成感染。
误区三:感染HIV病毒,能自我判断。感染艾滋病毒后如果不治疗,病毒可潜伏在体内长达数年时间。感染者也没有什么特异症状,但艾滋病毒在体内疯狂复制,逐渐摧毁免疫系统。主动检测是排除忧虑惶惑的最好方式。自我检测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简单易行,通过这些检测,可以简单判断HIV病毒“阴阳”。但唯一正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专业检测。
误区四:不能根治,放弃治疗。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强,毒副作用越来越小。患者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开始美好新生活。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艾滋病感染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回归社会;只要坚持抗病毒治疗,HIV阳性患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就算20岁感染也可以活到70多岁。
误区五:被病毒牵制,告别美好生活。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并不是药罐子的生活。新药的疗效增强了,副作用还不断减少。患者可以主动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治疗药物,掌控自己的健康状况,降低因长期服药带来的影响,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掌控美好生活。”
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安全性行为:加强道德教育,禁止滥交;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在所有的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不要共用针头:如果需要诸如海洛因这样的麻醉剂,不要和别人共用针头,也不要使用已经被人使用过的针头。
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等操作行为,这些均有血液暴露。进行上述操作时应进行严格消毒。
不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女性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避免母乳喂养: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喂食母乳,新生儿感染HIV的几率会增加12%-14%,故不建议喂食母乳。
除了科学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支持疏导也很重要!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染HIV。医生、家属、社会各界都应在精神上给予患者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走出疾病阴霾,乐观面对生活。
红绸带是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东方经纬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周国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