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感染HIV的隔年(二○○九年),在雅虎奇摩首頁「焦點新聞」上看見這樣類似的標題:「去年感染愛滋病最年輕僅十七歲。」我的心震顫,滑鼠游標早已移到了標題上頭,指標從選擇變成連線圖示,遲遲沒按下去。就算不用點開來看也知道,是我。我對性向認同以及性事的探索萌芽得早,像是迫切地朝一個看不見盡頭的湍急溪流扔擲一顆小石子,噗通一聲,起初還看得見它被溪水捧著,相安無事。離開視線後呢?當地勢平緩、水勢舒緩,石子該不會就這樣沉沒溪底了吧?情緒如溪水的漲退,高漲時是暴洪,冷靜時是鏡子。儘管知道盡頭是蔚藍廣闊的大海,卻又是那樣無邊無際,寄託在石頭上的探求也載浮載沉。二○○三年臺北舉辦了華人社會第一次的同志大遊行,然而那時民風不如現在開放。我在臺北所就讀的學校裡,同志這兩個字幾乎被「死gay」、「娘砲」代替,好一點的避而不談或表現曖昧,更何況哪有比讀書、考試、升學還要來得重要的議題值得關注?我們的學習只允許發生在教室裡,其餘的都不重要。投奔無門也只好獨自悶在房間溺在網路世界找尋答案。思想上的探索過不久後冒出了四肢,悄悄爬到了肉體上。事情還沒完,好戲才正要開始。性向探索之旅到了一定階段,衝突與矛盾才正要隆重登場。意識到我與社會價值認定的正常相差懸殊,第一次誠實面對內心某部分裸露的自己,一方面覺得新鮮,另一方面卻又覺得罪過──我是獨子。在大家面前我戴起另一個不甚熟悉卻最適合的面具,月亮從東側邊陲處慢慢升起,勾勒出一整座臺北,那是我卸下一切的開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對著部落格敲打鍵盤,迸出一篇又一篇超我與本我的辯證,一篇又一篇永遠無法說明角色性別的故事。那是一種渴望有個能懂的人出現,同時又希望不被人徹底看透的心態。按照出現HIV急性感染期症狀(註)去推算,我實質感染的年齡應該更早,至少往前推算一年。健康教育在我就讀的學校裡做得還算踏實,我也不是不懂,但人就是如此,有時候歷經幾番你來我往也就跟著妥協。暗想:不會那麼衰,對方人挺不錯的。

是幸或不幸?如果在自我摸索的階段,社會提供值得信賴的窗口得以傾訴、排解煩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如果那時候民風如現在一般,多少可以向身旁的師長同學明示暗示自己同志的身分,只要不過分招搖基本上誰也管不著,即使有人對我有偏見或歧視,至少有管道可以處理。是幸或不幸?如果在自我摸索時期,我最先接觸的是同志與同志之間真誠的情誼,而非單純肉慾關係,我是不是有機會不遇見感染我的人(是誰並不重要,感染至今我不曾追溯)、不會成為當時因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HIV的最年輕患者?是幸或不幸?性傾向先是被父母懷疑緊接著全盤被發現,刻板印象直接與愛滋連結,被押著去抽血檢查,竟也如他們(社會大眾)所願呈現陽性反應。家庭革命、想自殺、過著囚禁般的生活、逃家??到底是幸或不幸???我不知道,答案不重要。得到一個二分法後明確的答案改變不了什麼。儘管往後的路注定顛簸,未來總是迷茫,過去更無法被竄改,唯有繼續走下去才有所謂的可能。我只知道我想活下去,走自己的路。感染至今,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適當的位子(縱然不是最完美的,況且這世界又有所謂完美?),穩穩妥妥地坐著,即使未來還會變動,我也保持著一顆隨時待命的心。甚至,與父母的關係在我感染的事實攤開來後一度急轉直下,經百般嘗試溝通及彼此的退讓後,日漸有了起色。我不會說因為感染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這種矯情的話。可不得不承認,從前因為同志的身分我體悟到同理心與多元存在的重要;得知感染之後,儘管只是血液裡多了些別人沒有的,生命的光譜多了一道曖曖的色彩,同理心與多元存在價值在我認知中從理想化為行動。曾經認為我自作孽,__陷入社會對同志的刻板印象,讓自己與愛滋劃上等號,失去立足點去捍衛,去平反。然而正是我體內流動著這般血液,身在沉默與無奈的疾病之中,讓我更接近慈悲。而這份慈悲,源自於我開始認識每個當下的自己。

節選自《有愛無懼:HIV生命勇者的真實故事》

作者: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

出版社: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出版日期:/11/01

語言:繁體中文

◎40位HIV病友、家屬、醫療人員、志工現身說法,提供愛滋病治療的第一手現場經驗。

◎認識愛滋病,提供預防、篩檢、治療、醫療、個案管理、與民間團體等完整資源。

◎打破對於HIV感染者的恐懼與歧視,以希望、堅持與愛陪伴病友積極治療、控制病情,尋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有愛無懼:HIV生命勇者的真實故事》書款收益全數捐入愛滋專款專用,協助無健保身分的愛滋患者醫療支出使用。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也就是一般民眾俗稱的「愛滋病」。此項病毒感染導致人類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攻擊的目標,患者非常容易隨機感染,或者可能繼發腫瘤,因此而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患者會產生多種臨床症狀,它不是單純的一種疾病。

桃園醫院在民國九十一年正式成立愛滋病照護中心,除了提供全人愛滋病照護外,並積極拓展匿名篩檢、監獄愛滋宣導與診療、社區中大學反毒與愛滋宣導等項目。並且展開愛滋病個案管理工作,提供HIV感染者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整合服務,本書收錄40名,包括HIV病友、家屬、醫療人員、志工現身說法,親身經歷與祝福……聆聽生命Valiant勇士,如何將HIV轉化成Hope希望、Inflexible堅持,以及愛!

作者簡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桃醫)於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成立「愛滋病照護中心」。對於防疫愛滋病不遺餘力

桃醫「愛滋病照護中心」的愛滋照護特色:

1.桃醫是少數「掛牌」愛滋照護中心的指定醫院(91年),顯示桃醫照顧愛滋病的決心。

2.愛滋病照護中心為單一窗口的服務系統。

3.全方位愛滋防治(社區、校園、監所與弱勢)

4.全人全程愛滋照護(身心靈、生到死)

桃醫有兩個面相:

1.提供愛滋患者身、心、靈的「全人全程愛滋照護」。

桃醫擁有專業醫療團隊,包括內科、外科、骨科、牙科等,提供病患所需的基本健康照顧。對於愛滋患者的到診一律採「不貼標籤」警示,以全面性防護、全體尊重的態度服務病人。婦產科與小兒科特別為愛滋孕婦與愛滋寶寶規劃專屬的照護追蹤流程,使媽媽能在生產前有妥善的產前檢查與抗病毒治療、使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寶寶也提供專案追蹤直到至少一歲半、確診未遭感染為止。

愛滋感染者經常罹患憂鬱症、自殺、失眠、藥癮及毒癮等疾病,桃醫的精神科均能適時提供診治與輔導;且成立全國唯一愛滋及藥癮病房,收治須住院之藥癮與愛滋病患。且與桃園療養院密切合作,轉介毒癮病人參加美沙冬戒毒計劃。

桃醫的病友成長團體每月召開兩次病友會,內容含括減害治療(娛樂性用藥減害)、醫療常識、知性、感性、勵志、遊憩等,使病友們能互相認識與相互扶持。對新感染者或情緒問題個案提供情緒支持,希望病友的鬥志能不受病魔摧折。同儕志工也在九十七年起加入支持服務,以過來人的身分現身說法,鼓勵年輕感染者不輕言放棄,成效卓著。

桃醫社服室輔助窮困的毒癮愛滋患者,尋求社會資源度過難關,鼓勵其重新做人。直到愛滋病程的末期,桃醫的安寧療護小組會在病人最後一程給予最完整之照護。從「出生到往生」的全人全程愛滋照護,都有我們的陪伴。

2.參與社區校園衛教、深入高危險族群、發展「全方位愛滋防治」。

桃醫深入桃園縣三所監獄(桃園監獄、桃園女子監獄、及台北監獄),由感染科醫師深入各監獄及看守所,定期提供愛滋醫療照護與諮詢、定期為愛滋患者抽血追蹤、若有需要則轉診至桃醫治療。

桃醫的匿名篩檢服務,空間舒適令人放鬆、注重個人保密與隱私,且工作人員提供充分正確的衛教諮詢,對於篩檢陽性個案,也會陪伴、輔導與轉介專科醫師治療。

了解更多台版書,請訪問台妹書坊: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jc/117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