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志愿者小关医生,在面对艾滋病患者的时候,作为医护人员,应该怎么做呢?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需要谨守自己的承诺,把病人的健康作为首要考虑,尽一切能力救治病人。

小关医生小艾志愿者对于患者朋友来说,一个友善的微笑,一次认真的倾听,一个温柔的眼神,都会给他们带去巨大的力量。

没错,小关,这种力量有时候比技术上的治疗更重要。下面,我们一起医院的宋晓璟护士分享她的一个艾滋病人的故事。

小关医生

第一次见面

这是一位62岁的男性病人,检查到HIV感染的同时,发现了淋巴瘤。不同于艾滋病门诊的一般患者,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受感染科医生委托,背着电脑和资料到病房为他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前的咨询。这是一个理智、克制、极为敏感的人:穿着病号服,扣子系得一丝不苟,虽然刚做了骨穿,仍然平整如新的床单。眼神里有着沉沉的压力。今天咨询的目的是让他了解即将开始的ART治疗的目的,以及依从性的重要性。

说明了来意和身份,我陈述了病人隐私保护的原则,经过他的同意,把他的夫人和儿子也请到床边一起旁听。打开PPT的第一页,罗列着初诊常见的问题:

「我还能活多久?」「要怎么治疗?」「会传染给别人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需要注意什么?」「我还要办理什么手续?」

看到这里他取出了老花镜,显然这是说到他的心里了。

HIV合并淋巴瘤

患者的学历是本科,这让我们接下来的交流容易了许多。对于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给他完美的答案,因为专业的限制,我只能提供欧美国家基于HIV感染的关于存活时间的一些研究结果。

但是这个病人更为特殊,HIV感染的情况发现得相对比较晚,现在还存在淋巴瘤的问题,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影响更大。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有机会,活下去的机会,对任何一个病人来说都弥足珍贵,哪怕他是感染了HIV。

毫无疑问,面对HIV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压力要比平时更大一些,但是病人的反应很不错。一个小时的咨询马上就结束,余下的问题就留给感染科、血液科的各位专家才能回答了。

这时,病人让家属全都出去,问我:「在你的印象里,有淋巴瘤的那些病人都怎么样了?你说实话。」

我回答:「这样的病人并不是很少,但是在我的印象里,他们都没有放弃过治疗,有还在治疗的,也有恶化的,也有离开的。可以肯定的是,治疗没有那么容易。」

病人的情绪像是忽然间决了堤:「我觉得对不起我家里人啊……是我做错了。」

之前看了病历的我当然知道他在懊悔什么,感染科对于专科护士的培训也包括了这一部分,静静地等待他安静下来后,我说:

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

面对艾滋病患者,

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一个友善的微笑,

一次认真的倾听,

一个温柔的眼神,

都会给他们带去巨大的力量。

这甚至比技术上的治疗更重要。

来源:丁香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jc/200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