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 爱滋病常识 >> 我省艾滋病疫情上升态势总体趋缓
今天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强调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提醒公民加强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共同防控艾滋病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遏制艾滋病流行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性接触感染比例98.8%
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 全省治疗人数是5年前的4.5倍
我省各地充分利用传统与新媒体平台,结合健康扶贫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工地、村庄活动,不断增强个人健康意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百千万校园行”和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持续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全覆盖工作。加强对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和易感染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我省现有45个艾滋病监测哨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个,其中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1个,确证实验室26个,筛查实验室个,艾滋病检测点个,自愿咨询检测点(门诊)个;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分别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等8类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监测,全年监测2.2万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年1-10月,筛查.7万人次,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13.4%,比五年前同期增长了.95%。截至10月底,全省79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为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服务,治疗人数是5年前的4.5倍。
从年起,我省深入推进“安全套免费提供全覆盖”策略,目前已将安全套免费发放覆盖范围扩大至对全省辖区范围内所有旅馆业、娱乐服务场所的洗浴中心、民工聚集地等行业场所。目前,通过发放安全套、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等手段,全年共对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卖淫嫖娼者等高危人群15.7万人次实施综合干预。10个设区市开设了3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为2.5万名吸毒人员提供维持治疗,减少了吸毒人员因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为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和减少涉毒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干预项目扩大到了全省所有县(区),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产妇落实了母婴阻断措施。
不断推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全覆盖策略,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及参加抗病毒治疗数明显提高,艾滋病病死率较5年前下降了36.6%;各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积极动员扶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全年共有13个社会组织和社区小组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获基金支持项目21个,获支持经费.27万元。目前,我省所有市、县(区)均成立了艾滋病协调会议组织或领导小组,全省各级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已经日益完善。
艾滋病防控主攻六个方向
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健康陕西建设和实现《陕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防治目标,结合国家卫健委联合9部门印发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年)》,进一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各级各类媒体,继续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精准推送防治信息,提升宣传技术水平,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继续在宾馆、旅馆及可留宿场所等公共场所实施安全套摆放全覆盖措施;发挥“互联网+”作用,实施线上线下综合干预;开展暴露前、暴露后预防试点,加大干预力度,降低感染率。
三是利用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动员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检测;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性病检测;推动互联网预约和自我检测,扩大检测服务的可及性。继续对感染者实施发现后立即治疗的策略,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完善高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和会商机制,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治主体责任,督促落实艾滋病防控课时,利用“红丝带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活动,有效遏制校园艾滋病疫情。
五是加强与政法部门协作,实施对抓获的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人员全部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检查发现的感染者加强重点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依法打击涉及艾滋病传播危害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启动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以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防治策略,精准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将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