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您好。

  年已经过半,今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各省市地区的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们坚守岗位,防治工作卓有成效。

  还记得小编六月为您带来的“长三角地区艾滋病性病防治高峰论坛暨艾滋病治疗协作网年会”的报道吗?关于年实现90-90-90的防艾目标,长三角的艾滋专家们齐聚魔都,建言献策,交流分享。

  那初入盛夏之时,艾滋圈又有什么新的故事呢?

官/宣/新/闻

由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牵头联合我国11家艾滋病防治单位修订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以下简称“新标准”)通过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的审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年1月2日向全国进行了发布。在今年一月新标准发布后的半年中,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组织新标准起草领衔专家邵一鸣教授等参与起草的专家,在全国及各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上对新标准进行了宣讲和答疑,加深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和医务人员对新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制司决定于7月1日起施行《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该标准将取代WS--版。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艾滋病患者。

新标准主要跟踪了年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颁布后全球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快速进展和防治重点的转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HIV感染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扩充,对艾滋病临床分期进行调整,以使我国艾滋病防控和医疗人员尤其是基础医疗卫生人员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诊断和治疗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新标准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

1)将核酸检测从既往的儿童诊断扩充到对所有人群的诊断指标;

2)将作为诊断指标的核酸检测从既往的定性检测扩充到临床治疗工作中大量使用的定量检测;为保证核酸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根据我国试点工作数据,为其设定为CPs/mL的阈值指标;

3)将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临床分期进行了简化,从以往的三大期五小期调整为三期:HIV感染早期、中期和晚期(艾滋病期);

4)根据新修订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做出的HIV感染判定以试剂厂家标准为主的修改,为保证我国艾滋病行业诊断标准的权威性,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加入了详细的HIV感染诊断判定指标。

此外,新标准还对正文进行了简化和更新,包括将原版本HIV感染各期相关的数十种症状和临床表现纳入附录B。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跟着小编来,划重点!

重点

核酸检测

将被全面纳入

新的国家艾滋病诊断标准

相信聪明的读者们已经看到新标准的主角之一就是我们的HIV核酸检测。

跟着小编再来回顾一下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有哪些:

嘿嘿,小艾,看你往哪里逃?!

咳咳,言归正传,在版《全国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已推荐核酸检测策略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根据文献研究报道,这些指标是HIV感染后出现时间的平均节点和范围(如上图),其中核酸可以被最早检出,抗原和抗体被检出时间晚于核酸,所以核酸检测能够早期诊断HIV感染者,对于感染者个体而言,早期诊断后马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减缓病毒进化以及缩小病毒库,从公共卫生的意义来说,是可以预防HIV进一步的传播。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次新标准中,HIV核酸定量检测(病毒载量)方法将被更为广泛的采纳和使用,何为HIV的病毒载量检测呢?

01

什么是HIV病毒载量检测

HIV的病毒载量检测也叫HIV核酸定量检测,代表的是病毒的负荷,即体内复制的病毒的数量。实际上,体内复制的病毒的数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一般用血浆中HIVRNA的拷贝数代表HIV的病毒载量。它在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意义重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疾控。

02

HIV病毒载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HIV病毒载量检测的常用方法有逆转录PCR(RT-PCR)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real-timePCR)。其临床意义为预测疾病进程、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也可作为HIV感染诊断的补充试验,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HIV感染诊断和小于18月龄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

03

HIV病毒载量检测频率

建议未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每年检测1次;HAART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前、初治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每4~8周检测1次,以便尽早发现病毒学失败;HAART患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每3~4个月检测1次;对于依从性好、病毒持续抑制达2~3年以上、临床和免疫学状态平稳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1次;但如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化疗药物则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IV病毒载量。

好啦,小编今天给大家的介绍就先这样吧,最后还是惯例的广告时间(笑)

丽珠试剂不久将会推出一系列丰富的核酸检测方案,希望各位读者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jc/202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