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强生公司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

这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1/2a期临床试验招募了位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分别来自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万人患艾滋病,每年新增近万感染艾滋病毒。由于病毒遗传多样性和迅速突变等独特性,艾滋病毒疫苗研制一直存在诸多困难。

这项实验结果是不是代表,从此只要打了疫苗,就不会得艾滋病了呢?

当然——

不是!

简单讲,这并不是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试验,目前获得的也是较早期的结果。让志愿者产生免疫应答,并不代表这种疫苗就能预防艾滋病。距离真正可以广泛应用的艾滋病疫苗,我们的路还很远。

这个试验

到底说明了什么?

7月24日,一项被称为APPROACH的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出现在巴黎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学会大会上。这项试验基于“马赛克”艾滋病疫苗方案,参与者包括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等名健康成人,他们被随机分组接受7种疫苗接种方案之一或是安慰剂(注意,给受试者接种的可不是病毒,而是经过处理加工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过安全性的疫苗),在48周内完成4剂次接种,前两剂次作为基础免疫,后两剂次作为加强免疫。

结果显示,所有疫苗方案似乎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同种的马赛克疫苗接种方案都可以在健康成人体内产生针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应答。

但是,即便如此,各大报道中出现的“%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的说法也并不准确。

不得不提醒的是,该临床试验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公开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将疫苗“%产生抗体”解读为能“有效预防”是不够严谨的。

原结果中提到的只是出现细胞反应或出现抗体反应而已,这并不能说明该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因此一些“对抗艾滋病,不再需要安全套”的标题完全是误读。

还是一定要戴套啊同志们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我们眼睛进沙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眨眼,流泪。这就算是产生了反应,但是这种反应能不能清除沙子呢?也许可以——眼泪多把沙子冲出去了,但是也有可能不可以。所以说,有反应并不意味着能够对抗外来物质。

王宇歌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领域是艾滋病。他表示:“尚不能证明疫苗有效,这个疫苗产生抗体是正常反应,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是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据王宇歌介绍,HIV疫苗的目的是诱导出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尤其是针对HIV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但目前披露的部分结果中并没有给予所诱导抗体的中和活性、抗体的广谱性的结果。

还有一部分数据也引起了广泛:“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可实际上这部分数据是猴子的,而并非人体试验的。

所以说——

本研究是一种新型疫苗的早期人群试验,还处在初期阶段;

研究结果乐观,确实对于HIV疫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

该疫苗在人体内引起了抗体反应,但并不能说疫苗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预防艾滋病。

研发HIV疫苗

到底有多难?

HIV如果不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病毒,也是最复杂的病毒之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HIV分为HIV-1和HIV-2两大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艾滋病主要由HIV-1引起。HIV-2引发的艾滋病主要在西非流行,HIV-2的致病力低于HIV-1,传播速度也比HIV-1慢。HIV-1和HIV-2在基因序列上差异很大,它们的包膜糖蛋白常常不能引起交叉免疫反应。因此,现在研发的艾滋病疫苗主要是针对HIV-1的疫苗。

即便HIV-1内也有很多亚型。艾滋病病毒在结构上非常复杂,亚型较多,如果只选单一的亚型和其中的某一两种基因作为抗原来制造疫苗,即便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抗体,也只是针对某一两种抗原的抗体,不足以对艾滋病病毒造成致命打击,病毒同样可以存活并感染人的免疫T细胞。

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而疫苗产生抗体的过程是离不开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低下,往往是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HIV感染后自愈的病例,这一点可能说明,仅仅依靠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无法抑制和清除HIV病毒的。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我们体内对抗HIV主要依靠的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lymphocyte,CTL),这种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在对抗HIV的战斗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杀死那些被HIV病毒入侵的细胞,从而终止HIV的繁殖。但是,我们目前研制出的疫苗都无法有效地激活它。

病毒的变异也是影响疫苗研发的重要因素。HIV病毒不仅变异速度很快,繁殖速度也是惊人的(每天可以生产出数以10亿计的新病毒)。传统的疫苗研发方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换思路另辟蹊径来研制HIV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艾滋病疫苗可能会解决,但是解决的方法一定不是现有的技术,需要完全是颠覆性的才可能解决。”

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与消费者见面,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从1期、2a期的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一直到2b期、3a期、3b期的临床验证。

APPROACH首席研究员丹?巴洛赫(DanBarouch)博士说,他们的研究已经完成了临床1期和2a期,也就是证明了疫苗对人体安全并且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体;下一步2b期的目标将是验证这些抗体是否真的有效,足以起到抑制HIV的作用。全世界迄今为止只有四个HIV疫苗概念接受了人体有效性的测试,他们的疫苗即将成为第五个。

艾滋“自愈”?

惊喜过后仍等待突破

同样也是在7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第9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南非某艾滋病病毒研究所宣布:该国一名9岁儿童的艾滋病症在几乎没有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自愈”了!

据知,这是有纪录以来,在非洲大陆上的第1例、全球第3例患艾滋病儿童在几乎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出现缓解的情况。对于医药界,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实际情况虽称不上令人兴奋,但也让我们充满期待。

“功能性治愈”不是“自愈”和“根本性治愈”

报道称,因母婴传播,7年该儿童出生时就携带了艾滋病病毒(HIV)。半岁时,即开始接受长达40周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简称ART)疗法,40周后,他体内HIV的浓度用常规手段无法检测出来,在随后的八年半里,他体内未曾发现任何HIV病毒复制的症状或迹象。该儿童未再接受任何类似的治疗,但病情一直被严格监测。

对于南非艾滋患儿“自愈”一说,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感染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姜天俊指出:“这是一次HIV感染的‘功能性治愈’,而不是‘自愈’。”

首都医科医院感染一病房主任郭彩萍也明确地表示:可以肯定地说,这例不是“自愈”。“理论上讲,任何疾病都是有自愈可能的,包括肿瘤、艾滋病。但是即便有自愈的情况出现,也是个例,是偶然,是现阶段科学所不能重复的。”

自愈是指疾病未经治疗,却自然康复,并不再复发。比如,麻疹、风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自愈性,只要不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一定的病程后,不治疗也能康复,不再复发,才叫“自愈”。这和治愈是两个不同的医学概念,不应混淆。

“所谓功能性治愈,简单地说就是HIV感染者在停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后,体内HIV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即便不接受ART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血液中检测出病毒,也就是HIVRNA持续低于检测值水平。”

“虽然功能性治愈的患者身体没有检测到活跃的HIV病毒,但在他的免疫细胞中还是有检测到HIV颗粒的,只是HIV病毒可以长期隐藏起来,称为潜伏的HIV病毒,所以今后仍然有复发的风险。”尽管这名南非儿童体内没有活跃的HIV,但医生们仍然在孩子的免疫细胞内探测到了“休眠HIV”。因此,这名儿童未来可能仍然需要服用药物。

婴儿时期接受药物治疗或成治愈希望

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万婴儿感染HIV,HIV母婴传染每天新增约例。郭彩萍介绍,就现阶段而言,还没有能推广使用的根治和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或疫苗,而对携带HIV儿童的终生治疗往往都伴随着潜在的毒性、副作用以及对每日治疗的依赖。“而当这些感染HIV的儿童成长到青少年时期时,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

科学家们认为,出生初期就接受抗HIV药物治疗,或许能预防病毒在人体内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或“藏身之所”。正是这些“根据地”或“藏身之所”,使病毒能在治疗停止之后,卷土重来。

如何避免感染艾滋病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与HIV携带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

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同空间内呼吸也是安全的,甚至与他们一起游泳、使用健身器械也非常安全。

而公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是应当被杜绝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

此外有研究表明,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HIV,因为当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回注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但如果你不小心和HIV感染者发生了性行为,或是接触到了HIV感染者的血液,那怎样才能使自己避免感染HIV呢?

72个小时内,通过药物进行阻断!

这里所说的「药物」不是一种药物,而是一套治疗方案,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推荐的治疗方法,用专业的话来说,这叫「暴露后预防」。

虽然不是%保证能避免,如果不幸可能与艾滋病人有高危接触,那这就是一线希望,或可通过这种方法,避免感染和终生服药。

要怎么吃?

时间!!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是开始的时间:

在暴露后两小时内服用,是最好的,但72小时内都可以。要记住,越快,越早,越好!

一是持续的时间:

服用阻断药的时间是28天。这28天,可能会有一些药物引起的不舒服,但要坚持,药不能停。按时按点完整地服药,是最保险的。

所以,发生高危行为后,尽早进行充分的、强有力的、多靶点的药物阻断,可以防止病毒的扩散。

当然,药物不会杀死病毒,但这些进入人体的病毒,会被药物形成的「屏障」局限在某些细胞里,它们不会继续复制和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在它们自己生命周期里,会逐渐死掉,然后被人体代谢掉,这样病毒就被从体内清除了,也就没有被感染上HIV。

药要多少钱,怎么买?

对于医护人员、警察等专业人士来说,如果在工作中,有艾滋病病毒的暴露风险,这一套用药方案也是有效的。如果判断为职业暴露,用药是免费的。

申请的方法一般是需要通过院感科,迅速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然后根据艾滋病中心的指引,取得备用药物,或前往医院领取阻断药物。

而如果是因性行为导致的暴露风险,则需付费,费用根据不同的药物组合,在~元人民币之间。

如果是因为非工作的原因想要获得药物,则需要自费前往医院。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暴露后预防不是%成功,不到非不得已,不要作为预防手段,坚持使用安全套,使用暴露前预防等手段,仍然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你可能会感兴趣:

出现这种云,说明要地震了?注意!这些才是你现在该做的事

开颅手术中,医生居然要求我唱首歌?!

《战狼2》里中国医生在非洲牺牲,却被西方说成中国的阴谋,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宝宝出生第一年,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香格里拉酒店不合格!杭州这25家游泳池水不“干净”

浙江在线健康网整合自果壳网(作者:粉条er)、丁香医生、澎湃新闻、健康时报等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yy/197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