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 爱滋病症状 >> 内镜下这些特征可能是艾滋病特征性表现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作者:郝浩森安彦军
例1
患者男,42岁,主因“胸骨后疼痛伴腹泻、低热3个月”入院。胃镜检査示食管下段多发不规则溃疡灶,边缘呈刀刻样表现,底部凹凸不平,无苔(图1)。溃疡边缘多点活检,病理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伴肉芽组织形成。因食管多发刀刻样无苔溃疡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的典型表现,故建议患者行病毒分离培养后证实CMV(+)。CMV感染分为免疫缺陷型、先天性感染型和获得性感染型三类,我国以免疫缺陷型最常见。食管CMV感染常见病因有:(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结核感染;(3)器官移植后;(4)恶性肿瘤,其中以HIV感染最为常见,因此建议患者检测HIV抗体,最终证实HIV抗体(+)。
例2
患者女,49岁,主因“高热伴头晕、血便20d”入院,最高体温39.2t。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及回盲部散在多发溃疡,边缘呈刀刻样改变,周围黏膜充血明显(图2)。根据患者回盲部刀刻样溃疡这一特征性表现,结合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病史,诊断考虑肠型白塞病可能,但溃疡周边黏膜充血水肿明显,与肠道感染表现吻合,故考虑肠型白塞病合并感染可能性大。消化道白塞病合并感染提示患者免疫力低下,故考虑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可能,遂为患者行HIV抗体检测,最终证实为HIV抗体(+)。
例3
患者男,37岁,主因“腹泻伴腹痛、恶心3周”入院。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散在口疮样溃疡,回盲瓣可见环形溃疡灶,被覆白苔(图3)。多点活检病理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伴急性炎。结肠镜检査诊断不明确,建议患者行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胃镜检査可见食管全段密集的黄色豆渣样附着物,冲洗不脱落(图4)。刷检结果为白色念珠菌(+++)。人体念珠菌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是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双重因素导致的真菌性疾病,食管严重的念珠菌感染多见于以下情况:(1)HIV感染;(2)长期或(器官移植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冲击治疗);(3)恶性肿瘤。患者无大剂量激素应用及恶性肿瘤病史,结合结肠镜下表现,对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最终证实为HIV抗体(+)。
例4
患者男,27岁,主因“腹泻伴腹痛、发热3d”入院。结肠镜检査示肛管及直肠下段可见明显发红的成簇样分布隆起,隆起顶端凹陷,局部可见溃疡(图5A);末端回肠可见散在片样溃疡,被覆白苔,周边黏膜明显红肿隆起(图5B)。该内镜特征符合卡波氏肉瘤(Kaposissar背上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okf.com//mjccyy/19876.html